早上出席一项社区派米援助贫苦的活动,市议员同僚SOORIA见到我就说:米不够!原定发出150个受惠者,结果来了近400人,他说他没有办法拒绝那些苦苦哀求的人:Pleaselah tuan, kasih bantu sayalah.主办当局马上联络运输公司载椅子来,让他们都有位子坐。
Sooria 告诉我,主办当局为这些需要帮助的人登记后,上门做家访,才决定是否派米。他见到那些人民生活情景,回到家后不停地“倒带式”想起那些“水深火热”的情景,不忍心拒绝他们,他感叹:那么多人需要帮助!
我们都是感性的人。面对贫穷和单亲者相当体恤和包容,我们希望可以借助一些活动给予他们安慰,让他们知道社会没有遗弃他们。然而,我也向Sooria指出,我们如果只给“鱼”,要给到何时?有这么多钱吗?我们应该帮助他们自力更生,教他们“钓鱼”,让他们活得有尊严,而不是一昧地给罢了!
因为,其实我在现场看到一些来登记的人当中,有些是子女都长大了,不是赤贫人士,他们当中有些人不止到一个地方登记!有一种“不拿白不拿”的心理,让人觉得他们“贪得无厌”。
我只希望援助给到“真正需要”的人。每一个人的生活,还是要靠那个人自己去创造的,只是可能他们在某一个时段,某一个关卡需要帮忙罢了!而我们就扮演在那个关键时候的助力,帮助他们过难关。
在管理众人的事情上,我们可以感性出发,但在工作时不能够让“感性超越理性”,而是寻找“有效”的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