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林苑百合> 越鬥越露底

週三,《東方日報》記者蔡青翰報道「鐘廷森贊黃家定領導馬華時代與商聯會關係緊密….」卻在另一篇訪談中批翁詩傑「沒有貢獻」…….;黃忠也寫了一篇《馬華靠華團,華團靠馬華》,其中點出提名競選馬華中委的86人中,有不少華團現任領導或助理,因而有了「靠來靠去」的命題。

1985年《華團宣言》之所以提「超越政黨,不超越政治」正因為要華團保持獨立性,代表民聲民意,而不是成為某些政黨的棋子。但不少華團董事為大商賈,有些人在生意操作面上需要到公共行政上的幫忙,跟政治人物喝茶吃飯是平常事,朋友越多,難題就越少。

90年代林良實授旗給當時任副內政部長的黃家定全面出擊「滲透」華團,先把爭取多年不得的「堂聯」(現稱華總)社團註冊批示,並在第一屆選舉中棄文(沈慕羽)取商(林玉靜),一繩牽牛頭,再結合其胞兄在商聯會的人脈,由點到面地把各商會、華堂、留台聯總、七大鄉團、鄉聯青等結合,上船出海辦華社交流會,在華團建立了各團體的代理人制度基礎,製造「擺平」華社之象。另一方面,黃氏掌握中文媒體生殺大權,一年一證,新聞、評論、照片任君處置,與華團、媒體都關係密切。

在那歌舞昇平,風花雪月的日子裡,黃家定獨冷落華教訴求諸多的董教總;僅留作向華社邀功的棋子,在大選前安排會見當時的教育部長或首相拍照;另一方面,用作與民政黨競爭的籌碼。 擔任地方政府與房屋部部長後,黃家定掌握的資源更多了;企業老闆們都競相與他做朋友, 人際關係怎麼會不好呢?

翻翻上述華團理事名單,列出他們的核心團隊,多瞭解那些董事有沒有獨門生意?在哪一間學校擔任董事?在華團選舉時他們的動向和言論如何?在大選時他們呼籲支持誰?你就知道他們和他們的社團獨立不獨立?也不難理解一些人為何特別要好了。

追根究底,這都是上層社會的活動,即使是黨員,也不能決定他們的領袖,只有手中有票的代表才是決策者;情況跟董總選舉時一樣,輿論範圍雖大,決策權操在少數人手中。 為什麼那些商賈、華團都站出來支持國陣了,但308他們還是敗得一塌糊塗?商人比較喜歡誰的言論,大概對選票影響不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