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政治决定

 
90年代马来西亚吸引外资,发展经济,国内大兴土木。当时前首相马哈迪在砂拉越征地建巴贡水坝,强力把原住民迁出原居,习俗地、家园、祖先坟墓统统 淹没。当时有人强辩那是要发展原住民居住地,协助他们进步,让他们住到砖墙瓦屋里,而另一面的故事,他们如何偿还房屋供期和贷款就不得而知了。

90年代粗暴的经济发展,通过海底电缆运送电力到西马的成效,没有验收,没有人再提及,然而,我们只知道国能到了2000年还要在西马兴建很多的高压电缆,否则会断电,影响工商业、居家方便等等说辞。原来我国还是不够电!?

2007爆发雪州万挠高压电缆通过人口密集的华人新村遇阻,人民生存权益受损,人民力量组织起来抗拒这项损害人民健康的计划,直至今日国能和万挠村民都没有放弃,计划停滞,只有等待政治决定。

2009 年彭亨劳勿武吉公满新村传出因澳洲金矿场使用山埃采金污染环境和空气,导致村民频频生病、皮肤发痒、溃烂等症状,代议士不但没有传迪民意,还游说指山埃没 有毒;村民组织起来反对山埃采金,活动经常收到警方和金矿公司的监控和干扰,然而,这一场保住家园的运动还在坚持斗争。

2011年闻名世界的澳洲莱纳斯稀土厂要在彭亨关丹开厂,而今如火如荼地进行到取得营业执照,原料即将来马的样子,各级政府为了外资,完全忽视国人的健康议题和反对声浪,尽管这一场运动一波接一波,覆盖面广至澳洲立法议会,并已享誉世界数十个大城市。

2012 年首相纳吉再来一个“经济转型计划”,招来台湾外资国光石化,填土发展柔佛边佳兰海域,一个盛产龙虾的小渔村。台资未到,填海工程马上进行,华人和马来人 的坟墓也要逼迁,海边地理生态改变,破坏了龙虾生长的环境,影响渔民的产收和家庭收入,附近的海鲜店也深受打击。

从80年代的怡保红泥山埋毒场事件到当下2012的边佳兰,民间运动誉为“五毒公害”,政府在处理外资和经济发展课题方面的手法依旧,牺牲国民的权益和健康,遇着人民的反对意见,官方反应和回应手法也一样视若无睹,低估人民,完全没有民主素养和替代方案。

更甚的是,日前6位台湾环保人士受邀来马分享保护彰化湿地的经验,却在首场边佳兰就被警方传召问话。心里不禁想问,我们的政府到底在害怕什么?

我国官民都应向台湾取经,马英九身为总统抚顺民意,考量民间所付出的社会和环境成本,对偏向来个大逆转地否决了国光石化在该湿地发展的计划,照顾多数利益,以园林绿业、休闲旅游、渔业来振兴该地的经济。

2012年7月22日 星期日

大趋势·小政治


举国上下,希望国家做出改变的人很多,这是一个大趋势。
当政治人物的丑闻不断上报,上了网络之后,更让人们对
政治和利益输送的勾当眼界大开,例如:巴生港口自贸区、国家
养牛中心、政党低价占有土地、部长占有土地养虾等等;一些事
件让人民感同身受的愤怒和难过,例如:莱纳斯稀土厂坚持要开
业、山埃采金没有停止、净联盟要求干净与公平选举的集会者屡
屡受到暴力、催泪弹和水炮袭击;然而,社会犯罪的罪案率却没
有被控制、减少,案件从攫夺皮包到光天化日抢车、抢人,人人
活在恐惧当中。

你不禁打从内心问,我们的政治人物在为民服务吗?他们的
目标是什么?与人们期盼的差距有多大?

在政治人物失信、失责、道德不彰的年代,政治大趋势必然
是——人民要改变。自去年5月砂州选举,我们可以从许多场出席
率惊人的民联政治演讲会中看见人们的期待,也可以从筹款项目
中看到人们的意愿,反风吹起。然而最后,尽管民联取得突破,
赢取了不少议席,但是国阵仍然是赢家,继续控制砂州的政经文
教。民联有这么好的大趋势,结果为什么如此?

不是因为人民的决心不彻底,是民联各党还做得不够,忽略
了小政治,即地方政治的运作、联系、议题和气氛。选票来自社
区,因此要有社区的观念,尤其是城郊区,讲究邻里、乡亲、乡
情的小地方,社区的议题可能与政治大议题完全扯不上关系,但
是却存在许多人和组织的因素。

在西马,2008年国阵倒了几个州,也是因为小政治没有处理
好,党内议席、拨款等分配处理不当,党员互扯后腿所致。

至于民联在砂州,没有资源控制权,不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
问题,因此,小政治方面的问题是动员力不足,竞选机制还弱,
人员短缺;尤其郊区,地广人稀,讯息传达要很费劲,即使那个
人认同,最后可能他还没有身份证,还未注册为选民,你依然得
不到这一票。

选举期间,每一个票箱都须有人看守,党员、工作人员、
支持者足够吗?每一个投票站的每一个投票箱都有可靠的人看守
吗?这就是考验竞选机制的时候了。国阵的机制用钱搭建而成,
民联的机制用心愿而来,要设法去掌握看不见的心愿,让他们展
现到行动上去落实。

小政治也包括要体贴人们日常的生活难题,例如:垃圾、水
沟、安全等课题的解决。雪州遇到的问题正是这一类日常小事物
的干扰,例如:一包包的垃圾从山上一路放到下山下,然后投诉
市议会没有清洁干净,让人产生厌恶感,大吐苦水,民联政府成
了代罪羔羊。

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林苑百合》没权的笑话

关丹人要求政府在当地建独中,发动了和平请愿大会,成功召集5千人出席声援,包括一些关丹当地被送到外地就读独中的学生与家长,华社龙头老大华总、董总和教总等都在场。

可惜,次日换来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的回应说:「关丹独中,教长办不到」,理由是教育法令所限,不增独中。

《1996年教育法令》上百条,里头最精彩的权力就是「豁免权」,很多不可以做的事,都是教育部长拥有「豁免权」使之「办得到」;怎么唯独华文独中办不到呢?

其中,《1996年教育法令》第73条、74条和75条还清楚指出,民间可以设立私立小学和私立中学,只要私立学校的教育符合国民课程纲要及提供几个必修科即可。这种情况已经非常蓬勃。

儘管慕尤丁不愿意使用教育部长在法令保障下独有的权力,倘若他在意关丹人的民意,他还是可以通过第二道门,在內阁会议里面提出,以寻求共识和批准,像批准华文小学分校一样批准独中分校的设立,並修饰为国阵或巫统的「转型」思维。

不过,慕先生连「考虑」、「研究、研究」的门面话都省下,直接回復华社办不到,No Way;让我感到他根本不在意。

另一方面,他说先辈们有「协议」不再增建独中,这是很新颖的说法,我倒很想看看那些「协议书」,不知道慕尤丁能否出示呢?只要出示证据,我们华社可能就会「住口」了,他也无须背黑锅。如同可能马华在国阵里面曾经跟巫统有过「协议」不增建小学一样;马华只是忙著游说华社接受一校、二校、宏愿学校、迁校等方式来增建华校一样,就是不在法令上爭取华校的合法地位。

慕尤丁也回应说,先辈们申请成为国民型中学,与华社解读的政府以津贴「利诱」华校改制,减轻负担,是完全不同的原委。

当今国人的政治和权益思想意识已经提高,巫统在教育上的保守思维仍如铁板一样坚硬地坐镇教育部门,国家未来的人力素质肯定仍是不进则退,別无选择;我国的多元文化特质依然流於表面的印度煎饼、椰浆饭和海南鸡饭。

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独立广场的学生运动

大学生能够批判社会,爭取权益实在难能可贵;公民社会肯定捍卫所有人的言论和集会自由。

眼见我国大专生成群结队从上週六步行至独立广场,沿途高喊口號,诉求废除高教金贷款(PTPTN)和免费高等教育两个目標;他们的理由是教育是基本人权、大专青年是社会资產,应获得免费教育、大专生成为债奴、大专毕业生生活压力重,偿还不起贷款、国阵贪污腐败、高教金贷款制度弊端丛生等等,並声明他们將「佔据广场」直至4月28日。

眾所周知,4月28日吉隆坡將有一场数十万人的净联盟3.0和绿色联盟3.0大集会,群眾被號召响应支持乾净选举的8项诉求和反对公害(莱纳斯稀土厂的设立);学生运动的诉求毕竟与428的目標有很大的差距,硬硬把两者拉在一起是发生了什么事?是学生模糊了学生运动的方向,还是428模糊了学生的诉求?

截至昨日,学生的海报声称他们已经佔据独立广场第四天了,有位学生的谈话被录影放到网络,他呼吁公眾去广场支持他们,提供各种粮食、饮水、帐篷、布条等援助,让他们「佔领独立广场」,向政府传达讯息……反对不公平的打压施政,人民才是老板,不要让政府继续欺负人民……。(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v=10150738742672893)不少政治人物过去加油打气,慰问这些学生,也有维权人士、妈妈团响应学生號召,捐赠了物品,给予学生掌声鼓励和拥抱,支持满满,温馨感人。

此象看来,学生的运动已经不是討论废除高教贷学金和免费教育可行与否?也不再是高等教育改革要怎样做了?因为,他们的目標只是要在广场逗留到4月28日,他们在那里吟唱诗歌、坐著、睡著、躺著、聊天、看天地等待群眾和政治人物去拜访他们,为他们加油打气;也有人把他们比喻为当年六四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

回国20年,从华教运动、雪华青起步参与废除內安法令运动、反对巴贡水坝、捍卫新街场路义山群、烈火莫熄运动、《华团诉求》、立百病毒事件、救救白小至今更多丰富的公民社会议题,在社会的公民运动中忙忙碌碌,动员组织宣教等各种工作,结识了许多维权人士和理想青年,知道彼此的尺度。

来到这个资讯快速的科技时代,人手一机,经年累月的资讯,社运的组织动员容易多了,效果也相当好。然而,公民运动的推手是否依然把持理念,坚守目標地引领群眾前进,而展现政治操守不离题呢?

学生诉求的目標已朝手段模糊开去的时候,我们该提醒他们,「佔据广场」是手段,他们应该努力往目標前进,展开对话、沟通或谈判,而不是守著那个广场到428,却不见得解决他们的问题,因为428的诉求不是废除高教贷款金和提供免费高等教育。要是任由群眾的无名火燃烧,即使文不对题,对公民社会有何成长?

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大专生走出象牙塔了吗?

龙门阵 2012年4月16日 《林苑百合》

这边厢华社83团体正在隆雪华堂首都剧场召开「平等教育法圆桌会议」,通过洋洋洒洒的30条议案,促请政府以及来届大选要竞爭的政治集团,接纳平等教育原则和理念,皆因当今我国的教育不平等现况而生。

另一边厢,300位国內大专生在小印度走上街头,高喊「废除高教贷学金」(PTPTN)和「免费高等教育」口號,学生们「勇敢」爭取的行动包括在独立广场扎营至政府答覆为止。

上述的两个情况看来真的很弔诡。正在被压迫、歧视的少数族群对12年基础教育提出平等诉求,还要嘮嘮叨叨,绞尽脑汁地咬文嚼字,以提一份合理合情的要求;那些已经享有了国家教育资源,念到高等教育的莘莘学子们却还愤慨社会对他们不公平,他们必须偿还教育贷款,生活压力很重等等等。这些大专生,是真的走出象牙塔?还是只为自身利益?

免费高等教育固然是佳音,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之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能够做到吗?国家財政將如何分配教育拨款?学子们是不分族群地得到吗?目前,大专教育还在种族「固打制」的政策下,叫我如何认同这些已经佔据了有限教育资源的大专生享受免费高等教育?公平合理吗?

再说,有人对这些学生说,倘若民联执政將废除高教贷款金,註销高达436亿的贷款金;还声明这不会导致国家破產,这不是「买票行动」。废话!比照去年1470亿的財政赤字,436亿当然不致於让国家破產;教育部长慕尤丁欲嚇唬人也不容易,偏偏就有人「此地无银三百两」。

高教贷款金是人民的纳税钱分配到发展教育的配套中,欠债岂可不还钱?註销现有的436亿贷款,对已还了钱的毕业生公平吗?对那些早就被拒於大学门槛外的学生公平吗?对汗流浹背的纳税人又公平吗?

这让我想起在市议会服务期间,一些投標租用了市议会建筑物做生意的人,使用该空间2-3年,欠下一屁股租金,让市议会没有收入,却还来要求「免除偿还」(Waived)或延长租用,理由是:没有钱赚。简简单单的理所当然般,却如此不可理喻。做生意有「包赚」的吗?

这些借贷高教金的学子,不是在籍偿还,他们是毕业后就业了才偿还,端不能说成是「无力偿还」;他们好歹也是白领中產阶级。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反而赞同凯里的建议,让他们「免息偿还」,因为那是教育金,是基本需求。

我家四姐弟皆无缘就读本地大学而被迫千里迢迢在台湾深造,母亲是建筑工人,无能缴付教育经费,我们靠民间的奖贷学金、工读金和假期打工完成学业;我们在就职后也要按时偿还贷学金,让该组织把钱「再循环」造福下一个「幸运的学子」。请问,马来西亚政府和社会对我们公平吗?

在此,奉劝政治人物理智看待问题,清醒许诺,在谈註销贷款或者免费高等教育之前,先让我们知道未来的教育改革,是否还存在不公平的「固打制」?抑或人人皆有平等教育的机会?私立高等教育收费有没有限制?扶贫和扶弱教育政策如何?衷心希望这些大专生走出象牙塔,瞭解社会现实,散发知识分子的素养和情怀,而不只见到本身的利益。

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小心!XX 会

当下国家有太多的政治议题,从选举改革、反对公害、治安(罪案)、教育到民生、文化,都要求政府或相关单位听取民意,都跟政治扯上关係。世风日下,政治人物扶贫敬老,甚至吃个午餐都要「一个马来西亚」,哪里还有不「政治化」的事?

人民提出了那么多的不满,那么多的议题,重点在於政府是否真的重视,接纳民意並修正措施?从莱纳斯稀土厂得到临时准证、厂房开动,到选举遴委会昨日在国会强硬通过报告,而忽视反对党领袖提成的少数报告,就可探出政府的开明性是「有限公司」。

往往为了应对人民的反对意见,政府特邀抗议团体或个人加入一些「遴选委会」,「评估会」或「皇委会」,好听犹如俯顺民意,然而结果往往让民大失所望,如赵明福臥尸反贪污局一案既是;全民跟著兜兜转转,这个上庭、那个上庭、这个报告、那个报告,还是国外验尸;最后的结果竟然是一宗「悬案」。皇委会犹如一种舒缓压力,以空间换取时间或敷衍民眾的伎俩,失去它的光环。

数个月前成立的选举改革遴选委员会,是为应对去年709净选盟2.08个诉求。眼见,遴委会昨日在国会报告,並借由议长不接受在野党的少数意见报告书,而强行通过遴委会的报告,就是一例。

近期在加影举办了轰轰烈烈的325华教万人大集会,会后民政党主席许子根和教育副部长魏家祥异口同声呼吁董教总出席华教师资「圆桌会议」,討论教育部对华小师资不足所提出来的「8点方案」;董总主席叶新田、署理主席邹寿汉和华总副秘书陈耀星都出席了;结果的新闻是「16日调走不諳华文辅导老师」,看似俯顺了民意,解决了问题。

其实,从华教运动而言,不但没有解决单元教育的问题,反而使万人大集会的力量在圆桌会议下被抵消,进而被马来极端分子连续反扑指董总是极端种族团体、自私自利,缺少参与「国家议程」;董总领导人叶新田更糟糕地被马来主流媒体和部分部落客针对其博士学位真假课题连轰三天。华教运动在全民高喊「改变」的时候,反而显得一成不变地被归类为种族沙文主义。

有鉴於此,在野党国会议员不加入莱纳斯稀土厂遴选委会是正確选择,以免反对声在会中被宰割。接下来,保卫苏丹街和武吉免登免受捷运影响的大会、小会也要小心为妙,以免让执意进行计划营利单位兴风作浪,登广告混淆大眾,以为「不征地、不拆店」,问题已解决;然而,捍卫苏武工委会马上反应「我们要报告,不要广告」地促请捷运公司呈环境、社会评估报告和土地测量报告,算是种应对参照。

万人力量被抵消

董总325 华教大集会前写《25年煮熟了青蛙》,从华教运动里外看看华小师资不足这只蛙,何以要到“救亡”的地步?
查实,一方面政府的单元化教育目标始终未改变,对人民的教育需要采取权宜之计,对偏远地区甚至漠视需求;另一方面华教运动的领导机构在监督政府和诉求方面不够积极,即便已经高喊“救亡”之际,仍困坐愁城地在董教总独大行政楼大草场举办,走不出去。

马华籍副教育部长魏家祥高调出席万人大集会,不论现场报以“下台、回家”的嘘声,群众的不满情绪多么高涨;在政治上的效果是,政府(教育部)已派出代表前往听取民意,而首相署副部长许子根在另一边厢呼吁董教总出席“圆桌会议”以解决问题;另一位副教育部长弗亚却同时发表“董总不应召开325大会,而要求谙华文老师的做法,无法反映一个马来西亚价值”的言论”,引起马来社会的关注。

后来短短几天,董总主席叶新田、署理主席邹寿汉和华总副秘书陈耀星齐齐出席了圆桌会议,讨论副教长魏家祥提出的面对师资不足的“8大解决方案”,会议结果的新闻标题—— “4月16日调走不谙华语辅导老师”。问题解决了?

在新闻效果方面尽显这是一个“抚顺民意”的政府;但是,使到华教沦落到要救亡的问题真解决了吗?

问题不但没有解决,与此同时,马来社群在主流媒体开始炮轰董教总极端、种族化;马来精英法立诺开始撰文,引经据典推崇国族建构,应“迈向共同语言”等等;紧接着董总主席叶新田的三个博士学位在马来媒体、亲巫统部落客掀起热烈讨论其真假、英文媒体也转载相关报道,质疑华教运动领导人的诚信问题,一连串的反扑动作,在董总草场之外的另一片天展开……。华教运动在这多元的国家要如何取得公平合理的对待?

万人大集会的诉求,尽管力量再大,华教的议题却被魏家祥的“圆桌会议”抵消了;即使没有全部,也抵消了一半。想想看,不了解华教诉求的巫英语系社会是否这样想?

华文教育的议题是母语教育,一种基本人权的议题,应该得到全民各族的尊重。然而,华教运动半个世纪以来,始终闭门造车,无法翻越族群藩篱,走出去与友族及学者交流,何以得到他人的共鸣?没有让友族产生认同,母语教育的进展当然受阻。

近年来唯一在跨族群方面做得较多的是林连玉基金,他们与淡米尔基金会、泰米尔教师联谊会、马来专业社群、甚至各政党有所交流,也参与教育以外的 公民议题,接触面广。然而,林连玉基金在华教运动领导机构中是一个新兴团体,没有实际扎根在华小或独中,董总和教总也未将之视为“战友”地位。华教运动本身存在的弱点,将继续把运动逼到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