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百年華教境遷

南馬名校寬柔將邁入百年,盛傳董事部擬拆除兩座樓房以建高樓,即有50年歷史的敬業樓與樂群樓,以便他日實行「全日制」,提升教育,以迎合未來百年的需求。一些寬中校友費盡心思,在網絡設立群組,把消息傳遍全球各地,很快引起關注。

他們發動了兩場論壇公開討論這課題,其中討論主題有:校園文化經營、歷史建築的保留、教育改革與華教前路,展現校友對母校和華教的關懷和思考。我則受邀到新山分享坤成女中拆除50餘年樓齡、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的經歷,重述坤女在2006-2007年面對坤中董事部毀「危樓」,興建3500萬「大四合院」的轟烈經過,作為寬柔的借鑒,眾多坤女目睹母校面目全非,行同陌路人,心仍慼慼焉。

當年,坤成校友帶領工程師祖基菲爾去鑒定樓房的堅固和穩定後,提出「維修發展建築物,提升教育素質」的觀點;坤中董事會不加回應,董事長丹斯里鐘廷森只誇口將提供100份「危樓」的報告給社會,至今一個字也沒有見到,美麗的四合院就在主流媒體集團「貶義」的「校友情意結」、「自私地要學校變成古跡、博物館」、拯救下降的學生人數等措辭中,硬硬被敲碎了。

恕我直言,這些董事的「教育觀」就是「建樓」;沒有什麼考究和論據。他們的焦點是——拆樓和建樓。坤成四合院與寬柔的敬業、樂群樓一樣,都是校園里最古老的建築,皆只有50年餘歷史;以發展之名拆了,華教永遠不會有古老的歷史建築。

新山寬柔學生成績優越,人數為全馬之冠,並已成功申請古來分校,辦學成果非凡,董事部沒有空間的難題;卻提出辦「全日制」以及照顧許多在校園外的輟學生云云。我聽了感到有點奇怪。寬柔以學生成績錄取學生,基本上實行優越教育,不是技職教育,寬柔要如何錄取輟學生?什麼課程?課程如何銜接?學生出路如何?另外,在中學實施「全日制」的話,教育成本、課程活動、理念等有何考究和計劃?我以為,倘若辦教育,上述課題的研究應該比「拆樓」的研究先提出。

獨中逐間邁入百年之際,董事會領導人在素質上也隨之而變。董事會多企業界老闆、發展商,生意人對華教不公平的政策、教育和社會時事,鮮少發言,滿足於政治撥款狀況。

一些學校把贊助人的門檻從數十零吉,提高到數百零吉,坤成中學自2007年贊助人大會後,更提高到2000令吉,讓社會人士對學校的參與率降低,獨中開始脫離群眾。百年後,華校會否慢慢從社會公產變成某人、某集團的私有財產?華教的歷史使命還在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