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華教百年精華


從清末民初
的新式學堂至今,南洋的華文教育越來越多學校開始邁入百年歷史,隨尊孔、坤成、育才之後,即將有寬柔、培風。

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歷經百年風雨,千萬個歲月的錘煉,而今具有百年教育的學校,已桃李滿天下,其治學思想、觀念和價值在社會上「應該」擁有相當的影響力,「應該」具有話語權、前瞻性和帶動性。

我用的「應該」是一種期望和假設,不能說了算!必須由大家來驗證。

在客觀環境方面,我國華教在前一甲子年求存,在壓迫的政治現實中求存;後半世紀求發展,獨中就是在奮鬥過程中,發展出來的產物。

70年代進行獨中復興運動,獲得草根社會的大力支持,出錢出力興建校舍,80年代通過編撰統一課本和舉辦統一考試,遊說國外著名大學給予學術資格鑒定,銜接外國高等教育,為學生開出一條道路;90年代城市化,獨中學生人數節節上升,生源不成問題;2000年起國際化因素促使國外高等教育體制紛紛鬆綁,統考文憑得到外國超過400所大學的承認,享譽世界,畢業生遍佈世界各大城市,唯獨我國政府不承認學術資格。

在上述過程中,政府對華文教育和華教工作者,一貫使用打壓手段;如問話、約見、扣留、查稅等等手段。

回首百年歷史的華教和獨中,何以生存至今?

我認為,(一)華教領導人有堅毅精神、理念和行動力,林連玉、沈慕羽、林晃升、陸庭諭、胡萬鐸等領袖,常向社會吹響號角,傳達華文教育發展的訊息,定立方向;(二)有群策群力的華教三機構,即董事會、家教協會和校友會,共同去策劃學校建設、財務和管理學校;(三)有一呼百應的草根基層,出錢出力出孩子(送孩子到獨中);(四)有受尊重、願意為教育付出而承受較低薪金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有良好的教育理念,一般以五育為重(德、智、體、群、美),以及重視紀律,教出有素質和表現的學生,才具有持續性的競爭力。

近年來,華文教育備受當政者欣賞和肯定,乃因上述人為因素像一條鎖鏈串聯,從點到面,一圈一圈地把華文教育結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可謂華教的百年精華,應該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