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林苑百合> 風雨中成長的公正黨

鷹寶寶要長大成為老鷹,須經過「脫喙和換爪之痛」。公正黨正如一隻走在這路上的老鷹,屢敗屢戰,從被國人認為領袖會返回巫統的蚊子黨起家,輸剩一個議席;在烈火莫熄年代,領袖鎯鐺入獄,風雨不斷仍奮力向前,算是一個自強不息,可塑性高的新興政黨。

公正黨不斷面對巫統惡鬥,又出現幾隻政治青蛙,造成了霹靂變天。但這也催生了新的「候選人遴選機制」;民眾也認同是該黨的清血過程。為了革新,公正黨啟動「一人一票」,2010年黨選,全體黨員將直選黨主席、中央理事和區部主席,這在我國乃首創先河。

雪州資源豐富,一直以來都盛傳黨內人事的矛盾衝突,來自於權力和資源的控制。評論人也指國會議員干預州行政,黨政不分,甚至趁黨主席旺阿茲莎夫婦出國期間,以調動政治秘書一職等為由,對大臣卡立「逼宮」。

看似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鬥爭,隨卡立宣佈辭去雪州黨主席一職,由阿茲敏接任而化解。這也意味著公正黨在我國首度落實「黨政分離」。能否帶動其他政黨的變革?其可能性肯定存在。

卡立在行政作業上,的確面對諸多黨魁的訴求而陷入兩難。而今,他不需再搞黨組織,專心雪州行政、制度的改造和官僚體系的管理,提升決策素質,服務效率與行政管理,為雪州謀求更好的政績,值得肯定。

公正黨作為一個多元政黨,必須海納百川,清濁混雜是可想而知。公正黨之所以成長,因為領導層有冒險精神而聽取民意;安華在2008年推動「人民為主」(Ketuanan Rakyat)取代「馬來人為主」(Ketuanan Melayu)的思維模式,並在雪州落實全民一視同仁的福利政策,就是一個例子。

土著權威組織(Perkasa)和前首相馬哈迪的論述,就是衝著「人民為主」而來;所幸當今民智漸開,超過15%馬來人認同公正黨理念。但是,公正黨和國人不能流失掉改革的契機,我們必須同心協力爭取其他鄉村居民、中下階層人士或公務員的認同。

只要能夠改變「馬來人為主」的思維模式,種族政治自然破滅,歧視文化才得到改善,大馬才可能進步和發展。這是條漫長而佈滿風雨的道路,然而,我堅信公正黨將勇往直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