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林苑百合》 华团竞选文化的非理性 ( 原稿 )

隆雪华堂进行新届理事选举,才三周的竞选期间,一些候选人在媒体上所制造的舆论,似是而非,企图抹黑选举委员会的形象,却对华团竞选文化和该领导人本身,造成负面印象,得不偿失。

隆雪华堂的会员有427个团体,雪隆分布在12个县区,向来都是采取代表制执行会务,因此,会员团体中若有人事更动,应主动向秘书处更新资料,以便编辑董事名册及会员团体联络簿,并分发至会员团体,是既有已公开的资料,根本不是什么秘密。

在选举制度上,继永久董事时期到后来的全面选举,都是采取代表制;在客观因素的限制上,可能一些代表不能在选举当天出席会员大会,选举细则允许会员指派临时代表(proxy),让会员团体都尽可能得到投票的权益。

我在隆雪华堂担任董事的10年来,从来没有人提出这种方式不公平、不透明等要求,要求董事会修改章程,包括邹寿汉和古润金。选举委员会是沿用一贯的章程和选举细则举办此次选举,不应该以公布临时代表名单、拿不到会员名单为籍口,在媒体引发课题,混淆视听。目的何在?

至于选委会议决5月5日5时作为参选与选举权益的截止点(cut off point ),即截止提名、更换代表、委托临时代表(proxy)及未缴交2008年会费者,丧失投票资格。

我认为,选委会考虑权益行使的公平性原则,可取。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注明在会员大会通知书的信函中,让有心人借用媒体,无限度扩大权益缪论,还擅自公布未缴费会员名单,企图引起会员不满选委会情绪。打着“民主”的旗号呐喊,忽视民主的程序、议会精神、权利和义务、践踏民主。

隆雪华堂最后紧急董事会议,取消投票权在缴费问题上的限制,在实践议会民主上,落实了尊重少数,并且少数服从多数的意愿,然而,在平衡“选举与被选”权益方面,原地踏步,没有向前。

在竞选文化方面,一些候选人为了选票,把华社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去打破的省籍藩篱重新筑起,搞起广东人、客家人和福建人的非理性问题。他们在搞分化还是团结,已不言而喻。

隆雪华堂的会员涵盖面广,不止地缘性团体,还有学缘,业缘、血缘、联谊、体育和福利性团体,其他团体根本没有籍贯隔阂,何以把华团倒退?我们应该回到隆雪华堂的领导理念、建立团队和实际工作的宏观问题上去衡量,不是带领华团为了某方面的选票,非理性地钻牛角尖。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直选的危机就是如果别有野心的集团,为了收编和分化华团如之前的向国阵靠拢的华总,可能一夜之间就把华团建立的民主、公民意识等等民主基建连根拔起或存在潜在威胁。

我说的危机感是对华团历史无知的新生代与故意要和华团历史切割的所谓中立派(这些中立就如许月凤式),他们毫无危机感的。

比方:陈友信团队在华团的贡献有目共睹,却落一个打压民主的罪名,这就是没有完整历史脉络及扭曲历史者以偏概全的恶毒计谋!

我是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