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邊緣的主人






隆雪華堂剛與駐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聯辦了「台馬原住民文化周」,除了展出台灣與西馬原住民資料、講座、電影欣賞之外,節目高潮是原住民音樂交流會,由來自台灣的紀曉君Am家族樂團和雪州鵝麥區的(Semai)斯邁族人表演團聯合演出,儘管絕大多數來賓聽不懂他們所唱的語言,然而,原住民源自大自然的歌樂、舞蹈原來已經超越了語言的局限,現場氣氛沸騰,掌聲此起彼落,一片歡愉。

主持人張吉安一語道破了原住民族群的處境,總在「Melayu/ Cina/ India dan Lain-lain」(巫、華、印和其他)的 「Lain-lain」(其他) 當中;也間接說明國人對原住民(Orang Asli)的認識和瞭解相當膚淺,不知道他們還可以細分為很多的小族群,例如:Semai、Temuan、Chewang、Bidayuh、Dayak、Iban、Kadazan等等。不管在東西馬,他們正是我們國家的主人,大地的孩子,卻身處社經、文教的邊緣地位。

根據雪州行政議員黃潔冰的開幕詞,我國原住民面對許多的問題,包括習俗地被佔領或發展而導致他們被迫搬遷,以及改變生活方式,在生活條件方面也很差,一些靠近城市40分鐘車程的地方居然完全沒有水電供應;她籲請中央政府在最基本的要求上給予原住民協助。

這文化週展出了台灣完整14個原住民族群的傳統服裝和一些手工藝品;西馬原住民的資料僅有圖片介紹和一些手工藝品。在音樂方面,卑南族的紀曉君和排灣族的林嘉琪都以原住民的語言唱出了她們的歌;而斯邁樂團分享的是原始音樂和舞蹈,卻沒有了語言。儘管Samingad漢化變成了紀曉君,她仍然保留了母語的創作、族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特色;斯邁族音樂人Raman Bah Tuin坦言他只能夠用本身的語言數「1,2,3」,就止於三而不能繼續,在保留和發展自身文化方面非常困難。

有鑒於此,斯邁族表演了以鼻子吹奏的竹笛子,以竹筒敲擊的音樂和迎賓舞,他們沒有歌唱。正當音樂會進行中,坐在我身邊的姚麗芳說:「西馬原住民的音樂也不錯,政府可向台灣學習,包裝一下,讓他們的藝術才華得以施展」;可見,我們都會覺得這個國家好像「虧待」了原住民,忽略了他們也是社會文化的資產。

原住民,不應該成為這一片土地的邊緣主人,他們跟我們一樣,應該公平享有自己的語言、教育,保留他們的文化、藝術,有尊嚴地成為多元社會的元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