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教育長久以來被政治化,從70年代的語言政策引發教學媒介語矛盾,到近期由於朝野政黨之爭,以致中央政府教育部也陷入了政治角力。
教育部規定政治人物不可進入學校,我曾要求學校校長提供清貧學生名單,讓民聯議員派發補習援助金和上學用品,但卻不得要領。其實,國陣人物依然可以自由進出校園,甚至在學校舉辦活動。這項規定是針對何人?大家心照了。
在砂州助選期間,我遇到三位能證明教育事業深陷政治惡鬥中的人。首先是位男性原住民教師,見我們在商店發傳單,他過來向我們拿張看看。他關心選情,也支持改革,但表示只能來聽講座,不敢幫忙助選,因為害怕被上頭發現,因而被調任拉讓江上游的加帛等偏遠地方。
第二位是女原住民教師,要求我幫她找行動黨的大「烏巴」(Ubah)犀鳥,她說原先買了個小的掛車上,但每次進校園都要先把它拿下,以免被點名為反派。她說教育部強制教師出席國陣講座和一個大馬宴會,有辱教師專業,把他們視為競選工具。
第三是位我們做家訪時,騎車經過的華裔男士,他說太太是教師,是否可以投民聯?選票上能否追究?一般認為,軍警可能受到操控,真沒想到教師隊伍也面對白色恐怖。在民主和自由訴求越來越高的社會,這明顯是送票給民聯的做法。
除了這些零碎的手段,長期以來我國教育政策都面對政治干預。猶記得小學英化數理的落實不做學術考量,只在政治壓力下才改變初衷;增建華小和獨中的課題本來已被教育部長慕尤丁硬生生地否決,在砂州選戰中執政黨卻忽然建議興建古晉中華小學第七校(七小)!
近期社會關注的中五文學讀物《連環扣》,正是不折不扣傳播種族刻板印象的讀物,不但使種族關係緊張,也破壞國民團結。然而這本書卻像受到「政治庇護」,當局局部修改後繼續被列為文學課本。
大概沒有哪個社會願意把具爭議性的書列為課本,但我們卻馬來西亞能!民間教育團體零零星星的聲音力量不足。期待教育從政治中解放,難道僅是個夢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