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4日 星期五

現代強盜

2012年2月15日 东方日报《林苑百合》

自小對「強盜」的印象是高大魁梧、粗聲粗氣、動作魯莽、膽大包天,為了自身利益搶奪他人財產的蠻夫。

80年代,前首相馬哈迪大力推行私營化計劃,開拓南北高速大道,加強交通運輸,也向人民徵收過路費。而後,私營化的高速大道也在巴生谷如雨後春筍般地增加,有蕉賴、大使路、中環、外環、康樂、白蒲等等。近30年來的人民的生活體驗是——大道征地、大道起價,無可奈何!於是,大道公司變成「大盜公司」。倘若不是合約期滿,而是在「政治恩惠」下廢除道路,政府還要「賠款」,也就是用人民的錢賠出;大道公司的生意穩賺不虧。

來到21世紀,大道依然建不完,還有城中的捷運、輕快鐵加入戰圍,現在還要MRT,高架橋等等都是私營化計劃;他們依樣畫葫蘆,動用政府征地開發。郊區開發道路,所征之地可能是政府的土地或農業地,價值不比眼前MRT捷運要征的土地,正是城中繁華商業區的一條老街——蘇丹街和武吉免登火紅商區。

有鑒於當今國內公民意識日益高漲,地主們不願意輕易地把畢生辛苦經營的祖業拱手讓人,還有一些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團體信託的公共產業,社會人士也不一定認同被徵用;MRT公司感受到難度,於是改組從有限公司變成與政府聯營的官聯公司,借助政府的「皇法」來推動計劃;新年期間就向大家道賀「恭喜發財」,限制蘇丹街地主在1月31日前搬出,否則採用土地法令征地。事情可以那麼簡單、輕易可為嗎?

藝術家成功發起年十四「燈佑蘇丹街」,數千人用腳投票,擠滿這一條老街,節目長達4小時,就是民心和民意所向。當今人民的思維已經不像以往的逆來順受,公民意識已經抬頭;有些東西,例如歷史文化的價值也不是「賠償金錢」能夠取代。

當然也有一些人,在「利益」面前可能妥協,與盜共舞;若是私人產業還好,若是公家產業,例如人鏡、福音堂或是精武山,就難免引起公憤,後果不會比起出賣霹靂州的青蛙許月鳳好。

因工作關係,我親自聽取過一些公共工程的匯報需要征地,州議員詢問征地情況如何?該工程師自信滿滿的回應:「問題不大,我們曾經在沙阿南征過300戶,在巴生征過500戶,都可以解決」。看到這些私營化計劃或官聯公司人員的思維和跋扈的態度嗎?什麼原因讓他們如此自信發展就是硬道理?

沒有留言: